5月25日拍摄的贵州省开阳县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袁福洪 摄)
连日来,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37岁的冉俊梅手机里的微信小程序不断发出多种报警信息:湿度过低、温度过高……“这提示我要去基地大棚给幼苗降温增湿。”冉俊梅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冉俊梅是贵州省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苗寨村村民,也是当地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的技术人员。“我在基地参与育苗管护,通过手机查看育苗大棚生长环境数据以及基地的智能管理设备,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开阳县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拥有4个智能化大棚,由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良种繁育研究+集约化工厂育苗”模式打造,公司通过数字化控制、精准化栽植打造现代化高端育种育苗基地,单茬育苗量可达700万株左右。
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负责人谢永前介绍,基地大棚安装有温湿度监测设备和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基地育苗可以实现一体化施肥、喷灌和补光等操作。天气炎热时,可利用智能化设备一键式启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利用湿帘风机和风窗大小控温控湿,帮助幼苗健康成长。
5月25日拍摄的贵州省开阳县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智能育苗大棚夜间补光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袁福洪 摄)
“相比传统育苗方式,智能化设备可实现现代工厂化育苗,2至3名工人便可管理3000至4000平方米左右的育苗区,在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还可以缩短育苗周期和提升种苗品质。”谢永前说。
从2021年投运以来,该基地通过智能化集约生产方式,已出圃甘蓝、辣椒、番茄等各类蔬菜种苗3100余万株,辐射带动贵州威宁、沿河等9个县区有关农业基地种植各类蔬菜超过1.2万亩。
近年来,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快数字化在产品溯源、智能温室、畜牧业智慧管护等智慧农业新模式的推广运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嫁接融合,为传统产业带来蓬勃生机。
贵州省黄平县通过数字化赋能,不断推动当地肉牛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得益于当地惠农政策支持和银行贷款授信进行活物抵押的探索,黄平县积极推广肉牛智能电子耳标,帮助提升肉牛养殖管护水平、降低肉牛养殖风险。
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肉牛养殖基地的工人给牛打上可以监测健康状况、便于智慧管理的耳标和编号(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在黄平县新州镇东坡养牛基地,1200余头能繁母牛白天在这里进行放养,傍晚回到现代化牛舍休息。
“我们给所有母牛打上了智能电子耳标,拥有定位功能,牛群只要越过牧场一定范围,公司智慧监测平台就会自动报警,防止牛群丢失。”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靖介绍,智能电子耳标还可用于监测牛的体温、运动步数、进食量等数据。
“如果牛出现发烧等情况,公司的智慧监测平台会第一时间预警,同时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看病治疗,帮助科学管护。”张靖说。
“数字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智慧”机遇。《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贵州将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通过加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集成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水平。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