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降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没有准确数据,就难以实现“真减排”,“摸清排放家底”被视为降碳减排行动的基础,因此“碳账户”逐渐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碳账户作为界定各社会主体低碳贡献、减碳责任和碳排放权边界的数据治理工具,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近年来,衢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了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为深入了解碳账户,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衢州采访调查。
(相关资料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衢州市碳账户建设已覆盖工业企业2765家,能源企业98家,建筑主体129家,交通运输企业73家,农业主体1000家,社会居民239万人。同时,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覆盖全市首批150家企业,进一步明晰重点行业企业降碳路径。
衢州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衢州通过构建碳账户,可推动碳账户数据信息的智能化记录、企业碳征信报告的自助式查询、碳金融产品服务的线上化体验、碳效益的科学化评估以及碳政策的系统化展示,为全市“摸清碳家底”。
构建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绿色金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广应用到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的领域。”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进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表示。
衢州是传统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高碳产业区,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绿色金融改革的设区市、全国九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为了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衢州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建立涵盖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六大领域,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账户体系,并以金融为切口,在全国率先构建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探索出了“政府精准治碳、企业精准减碳、金融精准支持”的转型金融经验。
“衢州是唯一一个以‘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衢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在2014年开始涉足绿色金融领域时,就已将目标瞄准转型金融领域,先后出台《绿色企业评价规范》《绿色项目评价规范》,而后期的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是支持转型金融的重要手段。
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囊括了碳排放e本账、碳征信e报告、碳政策e发布、碳金融e超市、碳效益e评估。衢州市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对碳排放主体数据进行采集、存储、运算、分析、应用,赋能金融服务,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贯通,最终通过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衢融通)与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交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了解到,碳排放e本账是对有关经济主体碳排放的全面系统记录,包括数据采集,核算和评价三个环节。采用在线监测方式确保能源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在数据核算环节,通过与国内顶尖的专家院士团队合作,以确保核算的科学性。在数据评价环节,依托单位产品产量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单位税收碳排放强度等3个指标,为企业贴上红色、黄色、浅绿和深绿4种不同颜色的碳排放标签,以区分碳排放等级。实现企业等碳排放主体每一道工序的碳排放量都有据可依。
在此基础上,碳征信e报告将碳排放e本账中的碳排总量、碳排结构、三维四色贴标结果等,按月形成碳征信报告,供金融机构查询使用。同时,碳政策e发布通过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升市场主体和金融支持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而碳金融e超市,则是提供全过程、“一站式”在线金融服务的环节,衢州通过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将碳账户信息嵌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创新基于碳账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减碳、脱碳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企业线上申请,银行线上受理,办理过程实时监测,办理结果实时反馈。
最终,碳效益e评估通过衢融通平台归集的碳数据,从精准计量每一笔贷款的减碳效果出发,满足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各类主体对环境信息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贴息等方向的评估要求,为治碳、管碳、减碳提供智能化在线服务,实现碳账户金融“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的逻辑闭环。
企业碳账户精准追踪“碳足迹”
从浙江全省来看,衢州的工业结构主要为造纸、化工、水泥、钢铁等产业,能耗相对较高。对于衢州企业来说,减碳压力也是绿色转型的动力,企业碳账户则帮助他们解决了碳足迹的溯源、碳排放计量的难题。而如何在企业碳账户中精准追踪“碳足迹”?数据准确、核算科学、评价客观的碳排放e本账便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为保证企业碳账户精准可靠实现,衢州市成立了能源大数据中心,在企业安装终端能耗采集设备以采集企业多种能源消耗数据。此外,政府部门会通过各种数据画像来对全市能碳水平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衢州市邀请国内先进团队打造核算标准,并发布了省内首个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地方标准,打造了“四色三维”精准贴标体系。
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山双氧水”)是衢州市工业企业碳账户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当地一家老牌企业,在“双碳”目标下企业生存环境改变,江山双氧水原有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66%,围绕企业碳减排、碳捕捉再利用的转型升级已是箭在弦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江山双氧水实地探访时,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被纳入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后,公司能通过实时监测其能源消耗及碳排情况,并通过科学测算精准找到减排点。目前,衢州市衢州全市规上企业和居民个人碳账户覆盖率分别达100%、93%。
衢州市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碳账户数据主要有三种方式采集。其一是在企业现场安装物联采集装置。小小的黑匣子传感器,相当于一台小型计算机,每15分钟对企业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数值进行实时采集,经装置内运算处理后,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传送到碳账户平台。
其二是汇聚功能单位自有的用能量平台数据。通过尽可能把现有数据平台的能耗数据聚合起来,达到数据共享共用,避免采集装置重复安装情况。比如,蒸汽用能数据就主要来自于热力单位的平台汇聚。
其三是对于无法直接采集能耗数据的企业,则通过各区块能源管理员监督企业定时填报的方式获得。以热电厂为例,企业用煤会产生地磅仪数据,同时可以自动结算,最后通过通讯接口上传,即可实现用能数据的采集。
打开衢融通平台上的企业碳账户页面,企业可通过“贴标评价”查询本企业年度税收以及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强度情况;通过“能耗分析”可以查询企业年度、月度和日度的能耗信息、能耗趋势以及能源流动,密切跟踪企业能耗水平;通过“碳排分析”则可以查询企业每个月的碳排放量。
有了这些数据画像,政府部门也可对全市能碳水平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据测算,“十四五”期间,衢州碳排放强度有望下降19%左右。
碳账户有效衔接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
衢州“碳账户”不仅让“糊涂”的碳排放账单变得清楚,还应用在了“碳金融”场景,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领域。
通过衢州市政府的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碳账户标签不同的企业精准识别企业绿色“深浅”,给予不同力度的信贷支持。
江山市双氧水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中国农业银行衢州分行依托衢州市“碳账户金融体系”,根据公司碳账户的贴标结果,引导企业从衢融通金融超市发起线上申请。通过人行碳征信报告确认其为深绿贴标等级企业,同时核实企业煤、汽、电等能耗数据,推送线上审查审批,为江山市双氧水公司发放“工业减碳助力贷”500万元,用于企业对二氧化碳储存扩容。该产品的运用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万余元,帮助企业每年减少7.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创造约4000余万元的新增经济价值。
江山双氧水这样的经历,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发生。
目前,全市33家金融机构推出55款碳金融专属产品,累计发放企业碳账户贷款408亿元。此外,衢州还注意到引导金融机构对碳账户标签为深绿、浅绿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定价,对黄色、红色标签企业,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审慎给予信贷支持。碳账户贷款额度最高可给予1.5倍提额系数,利率定价最高可减少100个BP。
为响应“双碳”数字化改革,衢州正持续夯实碳账户基础底座构建,推动能源预算化、工业碳足迹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及迭代升级。
5月13日,衢州市“双碳”公司正式成立,计划以“双碳”公司为运营主体,探索节能绿能储能一体化发展商业模式,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国“双碳”市场化机制改革提供示范样本。
衢州市个人碳账户覆盖93%常住人口
据有关人士介绍,早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衢州市已经开始了个人碳账户的尝试,早于工业、农业碳账户近三年的时间。如今,衢州个人碳账户覆盖了全市93%的常住人口,已成为大众参与碳减排的重要载体。
2018年,衢州市辖内首家试点银行江山农商银行正式推出并实施“个人碳账户”项目,这也是国内首家实施“个人碳账户”的银行。据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最早建设的“个人碳账户”包含了跟银行业务相关的碳减排行为,比如前往银行的出行方式、柜面办理使用的纸张等可折算为碳积分到碳账户中,填补了绿色金融改革在个人领域的空白。
在此后几年的创新实践中,衢州在政策制定、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个人碳账户不断完善。
2020年,衢州市开启了衢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项目,并由虎哥回收公司承接。去年4月,虎哥回收在衢州正式运营,并完成了衢州主城区近17万户居民的覆盖。虎哥回收对生活垃圾回收并进行分类处理,对各类垃圾的数量、重量等数据通过再生资源碳核算机制,自动测算出居民的“碳”减排值,并换算成居民碳积分。实现了运用垃圾分类回收解决居民碳账户体系建设的大场景问题。
去年12月6日,衢州柯城区也上线了“零废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该区制定的《居民碳账户—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碳减排工作规范》及核算标准,可计算出居民每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碳减排量,并按比例转换成个人碳积分,让居民绿色环保行为被量化。据了解,自“零废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试运行以来,已有活跃用户9.2万户,累计回收生活垃圾1.34万吨,实现碳减排1.81万吨。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牵头建立起《银行个人碳账户管理规范》,并将该规范推动上升为省级金融学会团体标准,旨在以通用标准的形式规范银行个人碳账户的数据采集、减排核算、积分评价和应用,通过建立个人减碳积分制度,实施正向激励。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市累计发放个人碳账户贷款66.38亿元。
随着个人碳账户体系的完善,衢州市民低碳实践与工作生活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目前,一些垃圾回收利用,还有个人用水用电的情况,已经全部纳入到个人碳账户的积分里面。”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完成居民用水、用电、使用新能源车、公积金“不见面”贷款、公交(公共自行车)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扩大数据采集范围,采集垃圾回收、线上政务场景等数据,由大数据中心统一归集,应用层面确保数据的共享共通、相互独立。
记者了解到,目前衢州个人碳账户已经覆盖到全市239万用户,主要囊括了线上服务、交通出行、循环利用,节水节能四大部分。通过挖掘银行个人账户系统中蕴含的个人低碳金融行为“大数据”折算个人绿色数据,同时搭建全市统一的银行个人碳账户应用系统,使不同银行机构的碳账户体系互联互通,实现单个个人分布在不同各银行机构的碳账户积分归集、汇总、分析、监测、展示。
例如,在个人碳账户的多跨场景应用方面,衢州市进行常态化开展个人碳积分抵扣银行手续费、兑换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等服务,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息等,同时和衢州市的“城市信用分”系统结合起来,旨在引导全体居民参与节能减排,树立“负责任消费”的理念。此外,居民在消费端的使用情况,通过减碳行为的记录可以传导到生产端,低碳消费能够促进更加绿色的生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